资讯 更多 >>
中层不再是“刚需”了吗?|焦点热议
民情议事解民忧 修建车棚暖民心
怎么查出视频的出处_如何查找视频出处
暴力下台阶_对于暴力下台阶简单介绍...
当前焦点!林岚名字怎么样_林岚
观热点:华铁股份股东户数下降3.23%...
对接海外客商600余家 四川荣县企业...
沃尔沃P1800与300马力的涡轮增压
神开股份: 关于获得政府财政补助的...
总投资2.5亿元!桑珠孜区72个援藏项...
动态更多 >>
权威百科知识 怎样用海绵纸做手工
你们,温暖了2021
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...
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
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
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...
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...
陕西研考: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...
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℃ 明起强冷空...
那年今日 |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...
会展 更多 >>
知识问答 被女人强奸了怎么办
美籍酿酒师在崇礼:中国是第二故乡...
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...
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...
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...
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“富春山...
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...
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...
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:还在为孙...
大国工匠追梦“玉米强国”40载:用...
专题报道 
当前位置: 资讯 > >> 正文
 
中层不再是“刚需”了吗?|焦点热议
来源:景红Joyce     时间:2023-04-29 07:03:01

01

D是我们几年前推荐给一家大型综合制造客户X公司的候选人,这几年,X公司发展稳健,这几年业务蒸蒸日上,D工作努力,八年间一路晋升到高级经理,管十个人运营方向的团队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X公司锐意进取,虽然经营情况很好,这两年也不断拓展新业务,经常做结构型调整。

但去年底公司又做架构调整,D的团队全体被稳定转到新板块上,只有D反而被变相裁员了,因为和其它团队合并,经理不需要这么多了。D和公司谈,公司建议他找新机会,但可以给补偿。

D倒是拿了一笔不错的补偿。

D一直觉得这么多年来付出大于回报的,自己资历不错,工作能力不错,以前为了公司回绝了不少很不错的机会, 和那些曾经听说的机会比,D对公司的薪水一直感觉不是太满意。现在这样分手也不错,D对重新找一份工作很有信心。

年初离职后就边找工作边休息,准备金三银四好好选一份薪水更高、更有前景的工作。

到四月过了大半,D发现,这几个月他得到的市场回应远不及预期,无论猎头还是朋友介绍的机会薪水都降至少30%,上网投递的简历少数几个面试机会更是非常不理想,有些甚至让D觉得是侮辱。

D非常困惑,现在市场机会怎么这么差了,如果不满意自己的还算了,那些表示想要自己的单位大多开价也很低。

M 36岁,做到经理级别,算是中等偏上吧,以前算是抢手人才,所谓又懂业务,又懂管理,年富力强。

但就这样的中层从去年来工作机会反而少了很多。

02

很多客户表示这样的人是可要可不要的,招聘还是刚需为主。

我们的团队也有这种感觉,今年基层干活的职位缺,缺销售,高层也缺,因为要开新业务,要能带团队赚钱,最好还能稳妥赚钱,这样的高层很抢手。

中层职位很少。30万—80万的职位大量减少。可见,刚需职位里中层最少。

今年的市场有点冷 (我 写过: 《没有金三银四,却有中年危机》 ,点击文字链接可回顾 ) ,能不招的就不招了,要招的也是非常谨慎。

市场总体招聘形势是:

要求提升,薪资下降。

中层职位承上启下,是招聘的风向标。

于是这些中层人才从市场整体上来看,呈现的特点是:

一是根本不走,二是根本不缺。

根本不走是指候选人跳槽意愿低,很多人觉得外面机会少,工作要好好干。有些候选人以前对加薪有很高期望,但现在哪怕降薪也不走,因为一跳槽成本更高,外面行情不好,跳槽加薪幅度很小,不可控,是不是稳定也难说。

根本不缺是指很多客户不缺这样的候选人,有一个这样的工作空缺,根本不需要猎头帮忙,在公开网站上就能有很多投递简历的候选人。因为市场上扩张机会不多,增量有限,现在的存量都无法全部安置,能不用招新人就不招。

于是市场紧缺的人才在两头。

市场最缺的是干活的,和真正的高管,而且要综合能力极强的,能产生直接效益的高管。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案例:《升职四年后,反而找不到工作了》,点击文字链接可回顾。

那些中层应该怎么办?

缺干活的,可是这干活的可也不是谁都可以干啊。

普遍员工并不能高枕无忧,必须是便宜好用年轻。如果普遍员工一直不升职,到了一定年龄,单位又评估能力和年龄不匹配,职场是个不进则退的地方。到了一定年龄资历,一定要升,否则低于这个资历的职位简直就失去前途。

有位HR有次和我说,他看到他们公司的员工,

升吧,到了中层很难,

不升吧,很快就很难。

颇有代表性。

03

很多人觉得中层不干活,没太大作用,以至于现在市场中把有些中层称之为伪中层,市场正义是消灭伪中层。

可是要知道,再不济,一个中层都曾经从同一批人中提拔上来的佼佼者,少部分确实不努力了,但大部分人认知水平和能力是高于平均值的,这些普遍对自己有要求的人,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,不可否认环境有很大影响。

干活时很多指标是明确的,目标是清晰的,做了中层,自由度大了,资源也多了,但随之而来的指标更笼统,目标更模糊,上层对你的期待更高。

干的活总不能抢下属的。

更高的方向又不是由自己掌握的。

这种尴尬的定位就让很多努力的中层看似忙忙碌碌,实质可有可无。

虽然不是想混日子,但确实离职场刚需品就越来越远了。

04

每个人职位升级总要经过中层,中层并不天然就是多余的,仍然有大量中层职位一将难寻。这些市场“刚需”中层都有以下特质:

No.01

有核心竞争力

中层被提拔大多是因为在基层时工作出色,执行力强,业绩优秀。但基层员工得到的工作要求,考核指标都是明确的。

中层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候可以说重要,如果组织目标清晰,路径明确,中层带领团队将上层的战略落地执行,管理好执行团队,训练好干活的员工,也能达成目标。

但现在普遍是,目标只有方向,路径不是很清晰,上层需要经常要调整战略——执行落地——试探市场——得到反馈——继续调整。 目标不断变化就不可避免。对从上至下执行的过程的灵活应变和目标感要求就更高。对中层的能力和资源要求也会经常变化。

比如D,进X公司时公司几大产业各有明确分工,那时销售做好渠道最重要,D负责的是电子产品的市场运营还带过销售团队,D自信对市场很熟悉,做运营、市场、销售都是好手,但这几年来,公司不断转型扩张,现在已经成为高科技主导的公司,成为一个产品主导的公司。

外面看来差不多,实质对中层的要求从纯商务导向到产品导向,而D这几年中一直把自己的资源也分享、培训给下属团队,逐步脱离一线,不做具体的事,每天忙忙碌碌就去指导他人,所谓管理团队,几年一过,仍然是自己习惯的方式,依赖过去的渠道、客户,模式…...而这些的核心技能下属团队基本已经掌握,D并没有发展出新的资源和技能,管理的份额缩小有市场的原因,更是因为时代不同了,原来的技能资源被替代,自己没有进化出新能力。

不仅内部组织的战略在变,外部市场也在变。不仅有市场形势变化,还有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。

很多让我们成功到现在的资源技能,以后都必将过时,成为我们进步的障碍。

所以永远不要放弃核心竞争力的打造,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能符合当下市场要求的能力。

总要经常问自己:

我掌握的能力符合现在市场的需求吗? 我的核心能力能成为我的核心竞争力吗? 我有哪些能力是现在市场需要,别人学不会,无法替代的?

No.02

成本不高于贡献

我们为什么被提拔——因为组织认为我们会创造更大的效益。

又为什么被放弃——因为组织认为我们不会再创造更高的效益。

所以我们永远要有硬能力——就是能带来市场认可的实际产出的能力,也要永远注意自己的性价比。

职场要一路向前向上,不仅是职级上,也要在质量上。

管理有价值,但也不要过高估计管理的价值,如果团队不能因你而带来乘法效应,就是不再是人员产出的简单增加,而是倍增,管理就没有体现出价值。

不得不说,今年的市场薪水在下降通道上,尤其是中层的薪资。

这和个人努力有关,但和市场增量减少更相关。在下行市场上,人往往感觉自己付出更多,更辛苦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团队的效益往往是无法支撑一个纯管理人员的。

经常想想,自己带领的团队是否因为自己有了倍增的成果,自己的成本是不是高于自己的贡献。

No.03

视野开阔,知识更新

一个人保持对市场的了解往往不在了解自己的领域,而是要多了解那些与自己无关的领域的变化。

经常会听到有人说,我已经太忙了,再学XX有什么用呢?

人的一生中,怎么做加法,怎么做减法,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取舍。

在人生有一些变化时要重新规划。

在做到经理层,初期是需要学习管理团队,然后就要扩展自己的能力半径,向外看,不仅是业务向外,也要有无所不学,无所不会的想法。

对自己业务,对自己领域似乎无用的人脉和知识,如果一点不关注,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很被动。

比如今年国内招聘市场平淡,但很多出海职位,我们公司得到的海外招聘需求很多,能做出海职位的很多业绩都很好。我经常鼓励大家跟着客户走,想法帮助客户。

有位经理就说,我们团队也有很多这些职位,我也想做这些职位啊,但这些职位分布在不同国家,各个国家差异那么大。

很多东西我们以前从来没学过,公司又没有完整的培训,自己也不会海外招聘用到的工具。

他说的并不错。

我们应该有各个国家的培训,有如何用海外招聘工具的培训,有如何用OpenAi 的培训,如何在各个国家开分公司的培训,有如何处理各国法务纠纷的培训,有如何拿到这些国家许可证的培训….

但等到公司有了培训,市场成熟了,哪还有你太多的机会?

很多新业务之所以新,有机会,是因为大部分人不会,都需要摸索。

正是因为等待公司培训,市场教育是正常的心态,普通员工才只能是普通员工。

带领一个团队有这样的心态也会成为普通的中层。因为他们只能在原有的路径上做管理,而管理又是通过他人拿成绩,慢慢中层管理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难以体现。

新领域往往是缺人最多的地方,也是最可能出现增量的地方。

只有不断研究新领域,关心不是自己领域的新信息,扩展不是自己圈子里的新人脉,使用不是自己熟悉但已经被科技前沿使用的新技术才能找到增量,才能不断建立我们新的优势。

最后的话

在形势向上的时候,团队在迅速发展,能管好团队很重要,在增长时有些缺陷可以给时间学习成长。

在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时,求稳,团队要精,活着更重要,能产生直接效益的更重要。既要会带团队,也要成本控制,自己落地干活,既要迅速拿结果,还要有未来,总之任劳任怨灵活应变,既要又要还要。

想要保有自己的优势,就要认清形势,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,关注可能带来增量的领域,让自己始终是市场的刚需。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
猜你喜欢